新聞中心
標志牌社會治理成效不斷凸顯
廈門網訊(文/廈門晚報記者 高金環 通訊員 韓嵩松 圖/陳立新)一直以來,“供港食品”“綠色食品”都是高品質食品的代名詞。不久的將來,廈門市民將以擁有“供廈食品”為傲。今天上午,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召開供廈標準新聞發布會,集中發布了18項供廈食品安全標準。這也意味著供廈食品安全標準建設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供廈食品安全標準始終把保障民生放在首位,優先制訂與市民日常飲食關系密切、消費量大的食品安全標準。
會上,市食安辦常務副主任、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市食品安全工作聯合會會長饒滿華介紹本次發布的18項供廈食品安全標準以及供廈標準體系建設的有關情況。饒滿華說,廈門80%以上的食用農產品從外地輸入,食品安全輸入性問題一直是影響市民群眾“舌尖安全”的重要因素。去年11月,市食安辦、市市場監管局于啟動了供廈食品標準體系建設,致力于構建高于國家標準的供廈食品安全標準,為廈門市民提供更加堅實的食品安全保障。
去年底,市食安聯已對外發布了兩項供廈食品安全標準管理規范。其中,分餐制管理規范是全省分餐制管理規范,成為強化餐飲業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的重要舉措;短保質期糕點出檢驗和留樣管理規范,主動幫助企業解決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指導企業加強食品安全管理,減少糧食浪費,得到了企業和社會的廣泛認可。
“此次集中發布18項供廈食品安全標準中,有16項是首次發布,均與民生關系密切。”饒滿華說,有市民日常膳食中必不可少的豬肉、牛肉等肉類標準,也有從廈門消費實際出發制訂的香蕉、枇杷、蓮霧、龍眼等亞熱帶水果以及蘋果、柑橘等常見的水果食品安全標準,還有根據閩南地區居民喜歡飲茶的傳統習慣,制訂的烏龍茶、紅茶、綠茶食品安全標準。標志牌
供廈食品安全標準的構建,緊扣監管工作需要,傾聽企業呼聲,填補了部分食品標準空白。
針對地方傳統特色食品標準普遍存在空白的問題,市食安辦、市市場監管局制訂了土筍凍、馬蹄酥、手工面線和新圩豆干團體標準,確保地方傳統特色食品有食品安全標準可依,其中土筍凍供廈食品安全標準正在提升為福建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針對廈門即食燕窩產業規模占國內市場75%以上,但即食燕窩產品長期面臨國家標準缺失、企業生產無標準可依的現狀,廈門市食安聯迅速制訂了即食燕窩產品的供廈標準,指標高于所有行業標準,指導和幫助燕窩生產企業提升產業品質。
此外,按照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要求,針對網絡餐飲外賣快速發展形勢,還制訂了餐飲外賣一次性封簽管理規范,更好地保障外賣從后廚配送到消費者手中全過程的食品安全;針對餐飲業“廁所革命”,制訂餐飲業客用衛生間清潔衛生示范導則,讓潔凈衛生規范從餐廳后廚、用餐區延伸到衛生間,從餐廳管理容易被忽視卻關乎消費者就餐體驗的場所清潔衛生入手,提升餐飲業食品安全管理的精細化水平。
發布會上,市餐飲協會就執行餐飲外賣一次性封簽、標志牌推廣餐飲業客用衛生間清潔衛生示范導則作出公開承諾。
市食安辦、市市場監管局堅持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在與先進地區食品安全標準全面比對基礎上,綜合分析國家、省、市三級抽檢大數據,重點針對污染物限量、農藥殘留限量等指標,采納嚴于國家標準的食品安全標準。本次發布的11個農產品食品安全標準中,共有307項指標嚴于國家標準,平均每個產品有約30項指標嚴于國家標準。
以這段時間大量上市的當季水果枇杷為例,枇杷供廈食品安全標準除了要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外,其中25項農藥殘留限量嚴于國家食品安全標準,主要采納了農業農村部食用農產品風險監測項目、臺灣地區《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等更為嚴格的標準。
據悉,供廈標準在起草過程中,均遵循統一規范,并經過反復研討。針對每一項標準,均由市食安辦領導親自組織專家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討論,并邀請權威技術機構、大型企業、行業協會等參與標準制定,充分聽取專家、企業各方意見,修改完善后方可進入發布流程,確保標準的科學性、嚴謹性和適用性。
市食安辦、市市場監管局授權食安聯,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申請注冊“鷺品”公共品牌,作為供廈食品標識,推動符合供廈食品安全標準產品上市,逐步打造供廈食品品牌形象。
廈門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成員、食品安全總監李加明介紹供廈食品評定和“鷺品”標識使用有關情況。他說,“鷺品”是廈門市全域公用品牌。今后,經過食安聯評定、符合供廈食品標準的產品,食安聯將授權企業使用“鷺品”標識。
近日,市市場監管部門已審議通過了食安聯提交的《供廈食品評定規范》《供廈食品“鷺品”標識使用辦法》兩項重要的制度,為企業自愿申請供廈食品“鷺品”貼標提供了機制保障,從而加快推動供廈食品上市銷售。
隨著供廈食品標準體系建設不斷深入,于企業而言,優質產品有了自證品質、脫穎而出的機會;于消費者而言,“菜籃子”的安全和品質有了更高保障,群眾獲得感更多、幸福感更實。
一是自愿申請。申請人向食安聯提交申請書、標志牌證照、產品介紹等申請材料,并對其產品符合供廈食品安全標準進行自我聲明。
二是現場評審。食安聯組織專家或委托第三方評價機構開展現場檢查,對申請人的食品生產經營環境條件、工藝流程、質量管理等進行檢查,對產品進行抽樣檢測。檢查結果形成報告,提交供廈食品安全標準審查委員會進行審查。
三是授權使用。標準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后,食安聯將與申請人簽署合同,授予“鷺品”標識使用權。商事主體取得供廈食品“鷺品”標識授權后,即可在被授權產品的包裝、裝潢、說明書、廣告宣傳以及相關經營活動中使用“鷺品”標識,使用期限為三年。期滿后要繼續使用標識,只要三年內沒有嚴重違法行為,市食安聯將采取便捷審查方式繼續授權使用。
今天上午,市食安辦常務副主任、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饒滿華接聽市長專線,介紹了我市對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的進展情況。截至目前,廈門已有9.1萬家經營主體的45萬種食品納入管理,經營主體覆蓋面達到80%,納入追溯的食品種類居全省。[詳細]
制定首批38項供廈標準,逐步完善供廈食品標準體系……昨日,市食安辦常務副主任、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饒滿華接聽市長專線,介紹了廈門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進展情況。今年,廈門將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十四大重點工程、十大攻堅行動,其中包括構建一套高于國家標準的供廈食品標準體系。[詳細]
創建工作開展五年來,廈門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把群眾滿意作為衡量創城成效的根本標準,緊盯群眾關心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落實嚴格的監管,推動群眾食品安全滿意度從65.4%提升到87.6%,群眾對創城支持率超過99%,社會治理成效不斷凸顯。今年我市將深入開展供廈食品標準體系建設工程、“陽光餐飲”建設工程等食品安全十四大重點工程,不斷鞏固提升創城成效。[詳細]
在多次被責令整改的情況下,仍未按規定上傳采購食品的追溯信息,思明區某學校食堂日前被市場監管部門依法立案調查,并作出行政警告處罰。據悉,這也是今年以來,思明轄區內學校食堂“吃到”的張處罰單。[詳細]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近日,記者從同安區了解到,在國務院食安委召開的全國食品安全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電視電話會議上,同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作為本市一家單位,榮獲“全國食品安全工作先進集體”稱號。[詳細]
以上信息由揚州市旭瑞照明器材有限公司整理編輯,了解更多交通信號燈,紅綠燈,標志牌信息請訪問http://www.msofficecom.com